功效是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要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
防风应该是一种中药,此类药物的确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散寒,止痛胜湿,止惊等,药物常常与一些散寒解表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感冒头痛等。
建议,此类药物可以单方应用,也可以组成方剂应用,如添加细辛,薄荷等,治疗选择应用时医生根据临床病症。
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补充营养
中药防风不但能治病,还能调理身体,因为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存在,人们在食用它以后可吸收丰富的多糖和生麻素,还能吸收一些甘露醇,这些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炎抗病毒能力,能维持身体健康防止多种病毒性疾病发生。
2、解毒
中药防风还具有超强的解毒能力,它对砒霜的毒性有明显分解作用,人们不小心出现这种药物,中毒时可以取中药防风50克把它研成细末,加温开水调匀后直接服用,就能快速解毒而且用药以后的解毒效果特别好。
3、增强免疫力
人们服用中药防风后,能吸收丰富多糖和一些活性成分,可促进身体的免疫细胞再生,另外它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还能增强人体内继续细胞的吞噬能力,能让人体自身免疫力明显提高,生活中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服用中药防风后对身体就大有好处。
中药防风的副作用中药防风入药后还能发散风寒也能止痛,而且能提高人类睡眠质量,只要人们正常服用,就不会有明显副作用出现,但人们过量服用中药防风时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消化功能减退,这是人们服用它时必须要注意的副作用。

【药理知识】【中药名】防风fangfeng【别名】铜芸、茴芸、屏风、百韭。
【英文名】SaposhnikoviaeRadix。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有分枝,根茎处密被纤维状叶残基。
茎单生,两歧分枝,有细棱。
基生叶有长叶柄,基部鞘状,稍抱茎。
叶片卵形或长圆形,2~3回羽状分裂,第一次裂片卵形,有小叶柄,第二次裂片在顶部的无柄,在下部的有短柄,又分裂成狭窄的裂片,顶端锐尖,茎生叶较小,有较宽的叶鞘。
复伞形花序多数,顶生,形成聚伞状圆锥花序,无总苞片,花瓣5,白色,先端钝截,子房下位,2室。
双悬果卵形。
【产地分布】生于草原、丘陵、多石砾的山坡上。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季或秋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栽培者种植2~3年后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直径0.5~2厘米。
根头部表面粗糙,常有剥落的栓皮,有明显密集的环节,节上有黑棕色毛状的残存叶基,长至5厘米。
根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皱缩而粗糙,有纵皱纹及致密的细横纹,并可见多数横长的皮孔及细根痕。
体轻,质松,断面皮部棕黄色,疏松,裂隙较多,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占根的绝大部分。
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面韧皮部色浅棕、木质部色浅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
归膀胱经、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发表、祛风、除湿。
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内服治疗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皮肤风湿瘙痒、破伤风等症。
【药理研究】解热、降温;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离体十二指肠、离体气管和回肠平滑肌收缩;抗组胺;抗凝。
防风煎剂或醇浸剂,给兔灌胃或给大鼠腹腔注射,有解热作用;给小鼠灌胃或腹腔及皮下注射防风煎剂及醇浸剂,有镇痛作用;肌注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大鼠血液黏度;防风煎剂、醇浸剂灌服或腹腔给药,对大鼠、小鼠具抗炎免疫作用。
防风煎剂具抗菌、抗病毒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有20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辛醛、β-甜没药烯、升麻素苷、β-荜澄茄烯、防风色酮醇、亥茅酚、升麻素、甲基丁香酚、β-蒎烯、石防风素、防风酸性多糖、镰叶芹二醇、香草酸,人参炔醇(相对含量为82.6%),此外含有色原酮、香豆素、聚乙炔类、多糖类等成分。
【使用禁忌】体虚风动发痉者慎服,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禁服。
现代意义:现代药理研究,此药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肿瘤、抗惊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此药,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牙痛、以及多种皮肤病等疾病。
上一篇:夏桑菊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