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干热头疼,头胀惊痫抽搐等,还可以抗心律失常药,解除支气管痉挛,肠道及其子宫平滑肌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
一、功效与作用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钩藤性凉,归肝经,具有清热平肝的功效,对于肝阳上逆引起的头目眩晕、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钩藤归心包经,还可以起到息风定惊的作用,能够改善高热惊厥、惊痫抽搐、小儿惊啼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能够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心肌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
二、注意事项
1、适宜人群:肝阳上逆者、高热惊厥者、惊痫抽搐者
2、禁忌人群:外感风寒者、脾胃虚寒者、低血压患者、孕妇
3、不宜同食:降压药、冰镇西瓜、河蚌
钩藤有中枢性降压的作用,不宜与降压药一起服用,以免导致血压过低,引起不适症状。其次,钩藤性微寒,具有清热的作用,不宜大量同食寒性的食物,比如冰镇西瓜、河蚌等,以免引起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4、食用方法
煎汤:取适量钩藤,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二十分钟后即可取汁饮用。
泡茶:准备适量的钩藤、菊花,清洗干净后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泡十五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煮羹:准备天麻、钩藤、石决明、藕粉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用布包住,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之后冲藕粉,加入白糖调味。
【药用知识】
【中药名】钩藤gouteng
【别名】钓藤、双钩、钩藤钩子、方钩藤、倒挂刺、金钩藤。
【英文名】UncariaeRamulusCumUncis
【药用部位】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thynchophylla(Miq.)Jacks.或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的带钩茎枝。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肝经、心包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3~12克,煎服或入散剂。用治头痛眩晕、惊厥抽搐、妊娠子痫及高血压症。
【炮制方法】
净制:拣去杂质,去叶,洗争,晒干。
切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炮炙︰蒸制,取钩藤1~2小时,晒干。
【产地分布】钩藤:生于湿润林下或灌丛。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华钩藤:生于山地海拔疏林或润湿次生林下。分布于湖北及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收加工】秋、冬季剪取带钩的茎段,清除残叶后,晒干。
【药材性状】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2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无臭,味淡。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具有降低血压、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强心肌电生理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具有镇静抗惊厥、收缩平滑肌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等生物碱。另含有喜果苷、金丝桃苷、三叶豆苷、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Ⅳ、氧化物、左旋,表儿茶酚、东莨菪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最能盗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仅供参考
①发斑疹:钩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剂或1.5~3克。温酒调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紫草散)
②治面神经麻痹:钩藤60克,鲜何首乌藤125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呕血:钩藤、隔山消、鸟不落各10克。水煎服。(《湘西苗药汇编》)
④治小儿夜啼:钩藤6克,蝉蜕7个,灯心草1札。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6~15克。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复方制剂
钩藤饮
清热熄风,益气解痉。主治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等。
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羚角钩藤汤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舌红,脉弦数。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清脑降压片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小儿至宝丸
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钩藤的传说故事
疗疹息风药性良,平肝降压大剂量。
宝钗深知钩藤性,姨妈肝气逆向上。
祛痰开气安惊痫,稚阴未足阳易旺。
煮煎时间定要短,时长药性多飞扬。
【医用逸事】
钩藤入药较晚。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方有记载。
李时珍云“疗小儿不入余方。”《别录》云:“专治小儿寒热。”晋代葛洪云:“治小儿方多用之。”宋代仲阳是专治儿科的医生,他说:“钩藤,婴科珍之,其性捷利,去风痰,开气闭,安惊痈于仓忙之间。”近代张山雷云:“钩藤气轻清而味甘寒,最适合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质。”顾松园还说:“钩藤祛肝风而不燥,幼科珍之,用于治寒热惊啼诸疾。”后世成人用钩藤平肝降压,而且需要大剂量。
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云:钩藤久煎无力,俟他药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故处方中往往注明“后下”。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薛蟠之妻夏金桂是一豪商之家,父早亡,寡母娇惯养成盗跖性情,视他人为粪土,自尊为菩萨。压薛蟠,摆布其小妾香菱,欺侮宝钗及其婆婆薛姨妈,故薛家无一日安宁。一次她与宝蟾吵架,并将桌椅杯盏尽行打翻,大哭大叫。姨妈忍无可忍道:“你们是怎么着?又这么翻宅乱起来?这还像个人家吗?矮墙浅屋的,难道都不怕笑话吗?”金桂将矛头直指薛姨妈,宝钗帮助说了一句,金桂又将矛头指向宝钗,语言十分难听。宝钗千金贵体,温柔达礼,见这光景又羞、又气、又疼,因爱母亲又劝慰了一句。谁知金桂更加行蛮,说宝钗“行点儿好罢。别修的像我嫁个糊涂行子,守活寡。那就是活活的现了眼了!”薛姨妈万分气愤地说:“不是我护着自己的女儿,她句句劝你,你句句怄她。你有什么过不去不用寻她,勒死我也是稀松的!”就这样薛姨妈又悲又气,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并大声叫道“左肋疼痛得很”,且就炕上躺下。吓得宝钗、香菱二人手足无策。宝钗来不及叫医生,就先叫人买了几钱钩藤,浓浓地煎了一碗,给他母亲吃了,又叫香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自己劝说了几句,薛姨妈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