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中药名。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
板蓝根是一位非常常见的传统中药,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板蓝根的性质苦寒,所以对于一些湿热、火毒的患者所表现的咽喉肿痛症状是可以使用的。
另外,板蓝根还能够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等。
但是由于板蓝根性质过于寒凉,如果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有可能损伤脾胃,导致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
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以免引起不良的反应。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1.抗菌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营内均有杀钧端螺旋体的作用。
3.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小鼠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50mg/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表现为: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
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增强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蓝根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反应无明显增强作用。
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增强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增强小鼠静脉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肿瘤作用对大鼠W256实体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红200mg/kg,连续6-7天,结果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减少到每日100mg/kg以下时,其抑制作用不明显。
靛玉红500mg/kg灌胃,对大鼠W256实体瘤的抑制率为23-33%,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约30%。
靛玉红能延长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时间20%左右。
此外,经小鼠精原细胞法试验证明,靛玉红不能特异性地抑制B型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6.对白血病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
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
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板蓝根副作用
1、用量过大板蓝根毒性极小,极少数人服用常规量会有轻度消化道症状。 曾经有一个报道说的是一腮腺炎患儿同时用板蓝根注射液、板蓝根煎剂和含片,6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现象。 2、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为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的,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心慌、皮疹,有时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者血压下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 曾有报道:一患者因流行性感冒服用板蓝根冲剂后10分钟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等症状,而后出现面唇青紫,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经卧床休息2天后症状缓解。 第2天再次服用板蓝根冲剂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出现多形红斑疹,被诊断为板蓝根冲剂引起的急性过敏。 3、板蓝根属寒凉之品,虽无中毒的报道,但也不可滥用,健康人,特别是老年人、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单味服用板蓝根,以免伤及脾胃甚至引发其它疾病。 在服用的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或其他反应,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4、板蓝根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5、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慢性胃肠炎患者、低血压、精神不振者、过敏体质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要慎用板蓝根,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 板蓝根常常被用于预防感冒,很多人以为是神药,就拼命的喝,其实,物极必反,因此,喝板蓝根要适量哦! |
【英文名】IsatidisRadix

【药用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根。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无毛或稍有柔毛;主根直径5~8毫米,灰黄色。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
茎生叶矩圆状椭圆形,有柄。
茎生叶矩圆形呈矩圆披针形,长5~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锯齿。
花序复总状;花黄色,直径3~4毫米。
短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翅,长约1.3厘米,宽约4毫米,紫色,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狭。
种子一个,椭圆形,长3毫米,褐色。
【产地分布】板蓝根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或切片后晒干或烘干,存放阴凉干燥处,以防受潮和虫蛀。
【药材性状】板蓝根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40厘米,直径0.3~1.2厘米。
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并有淡灰黄色横长的皮孔。
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叶柄残基、叶柄痕以及密集的疣点突起。
质实而脆,折断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占半径的1/2~3/4,木部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涩。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
用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疮疹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细菌、病毒、抗内毒素、抗癌、增强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DNA有中度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含(R,S)-告依春、表告伊春、靛蓝、靛玉红、3-谷固醇、羽扇豆醇、洋丁香酚苷、大黄酚等。
并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较高,氨基酸可能是板蓝根中的一个主要有效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无实热火毒者慎服。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