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部分读者要求,再发一篇不同观点的影评。
既然春节档电影是商品,消费者就有说不的权利,就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本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公众号。
过完春节,继续聊西游和封神。
从昨天(2月15日)开始,《你好,李焕英》单日票房赶超《唐人街探案3》,虽然后者排片比高于前者。
今天,《李焕英》无论在单日票房还是在排片比、上座率,更是远远超过了《唐探3》。
此图为2月16日上午十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喜欢《唐探3》的,就有讨厌《唐探3》的;有喜欢《李焕英》的,也就有不喜欢《李焕英》的。
比如,有不少观众就明确提出,唐探3再不好笑,也比一部放大了的小品强。
反对者则表示,《唐探3》低俗烂梗不好笑;有的观众打死不看《李焕英》,认为喜头悲尾的小品太假了,春节只想笑,不想哭。
有的观众接受不了煽情类的电影,觉得有卖惨的嫌疑。
但也有的观众觉得打动了自己内心,是部诚心之作。
当然,每部影片是好是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可能全球统一。
你总不能拿着大棒,去逼迫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李焕英》从技术角度说,的确存在很多不足,贾玲这次打的是家庭亲情牌,但这样的片子很难像唐探一样做系列,贾玲出道即巅峰,想再攀上这个高度,那将非常之难。
影片质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没有统一标准。
但背后的战争,却有资本这只无形的手,在挥动着指挥棒。
春节档电影,对观众而言,只是一个娱乐的方式,但对背后的制片团队和投资方来说,就是一场生意。
既然是生意,不管是卖傻搞笑,还是卖情怀讲正能量,都是为了卖钱。
既然是生意,那就离不开资本的力量。
如果没钱,就不要来玩春节档硬碰硬,换个时间再上吧!
个人认为,《李焕英》之所以干过《唐探3》,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唐探3》树大招风,质量再好,也会被人盯上。
春节档电影院的座位就那么多,黄金时间就那么几个,排你的,就排不了我的。
《唐探3》在预售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再加上出品方万达有自己的院线,用脚指头想,也能猜到排片上肯定第一。
如果排第二,那才奇怪了。
蛋糕就那么大,你咬掉了一大块,其它人怎么咬?所以,别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如果是几个人分蛋糕,没分到的,顶多诅咒几句,但春节档电影是生意,别人抢走了自己的生意,那就要动用资本的力量抢回来。
最常见的,就是抓住你的弱点猛踩。
我们说的树大招风,不是因为树大了占的面积多,而是树一放大,缺点也被放大。
举例说吧,一个小老百姓随便说一句话,哪怕再难听,也起不了多大风浪。
但明星就不行,经过网络放大器一放大,就成了社会事件。
《唐探3》的最大弱点,就是评分。
可谁都知道,既然是评分,哪怕再严谨,也是有漏洞可钻的。
在第一天好多人还没看的时候,《唐探3》的评分就出来了,打分的群体,肯定不是只为了进电影院图一乐的观众,可能他们连怎么去平台评分都不知道。
宣发团队干的活,不只是吆喝一下电影。
《攀登者》还没上映,恶评文章就满天飞了,后来好多观众留言,也没那么难看嘛。
但等观众醒悟过来已经晚了,国庆黄金周最宝贵的时间也差不多过完了。
二、《唐探3》对一些观众而言,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在对自己看好的某个影片上映之前,相信观众心中都会给它画一个模糊的画像,或者找一个参照物。
《唐探3》的参照物,就是《唐探1》。
说实话,《唐探1》的质量的确非常高,节奏紧凑,搞笑而不夸张,演员表演不浮夸,这些后两部都是比不了的。
但如果抛开《唐探1》,单看第三部,也还过得去。
可因为有第一部,大家的期望值就落空了,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失望感。
可以肯定地说,贾玲再拍一部片子,哪怕不是《李焕英2》,哪怕质量再好,一样会有人说,与第一部片相比差太远了!这种观众的失望感,在对手眼里,就是一个最好的靶子,经过网络推波助澜,把这种失望放大,后面的观众自然就被牵着鼻子走了。
三、《李焕英》的宣发非常成功与其它影片不同,在几个月之前,《李焕英》团队就开始为宣传电影而努力。
贾玲不辞辛劳,开始频繁上综艺,频繁讲自己的电影。
宣发团队将她的每次活动,每一次发言,都通过网络进行一波宣传。
这段时间,刘德华频频在各平台露脸,宣发自己的电影《拆弹专家2》和《人潮汹涌》。
宣发团队抓住这个机会,再次掀起一个热点:贾玲是刘德华的铁粉,却几次与刘德华擦肩而过。
最后刘德华不得不作出回应。
于是宣发团队又来一波强势宣发,导致刘德华想宣发的春节档电影《人潮汹涌》都没几个人知道讲的是个什么内容。
(《人潮汹涌》一是败在片名上,二是败在宣发不精准,定位不清晰上)。
当《唐探3》评分下降,口碑下落时,《李焕英》团队又一次发力,只要打开抖音,就能看到观众看片后的正面反馈。
我们以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网络时代,一部好的片子没有好的宣发,一样死得难看。
资本时代能左右你的,不仅是打车买菜,还有你能看到的、你想看到的所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