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23岁的女生的生命,在她父母眼里值多少钱?答案可能是:16万。
这不是虚构猜想,而是来自现实版樊胜美的故事。
只是这个故事里,最终没有合家欢的大结局....

96年女孩小蒋(化名),在2019年10月因心情不好在钱塘江边散步,遭遇涨潮意外去世。
事后,其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对其家属提供了6万抚恤金。
但三天后,却遭到女孩的父母索赔41万。
原因是,家里还要给女孩的弟弟买房付首付...

小蒋生前是一个很能干的女孩子,从小就很“独立”,幼儿园开始就是自己去上学。
上学早,本科毕业后就工作了,打拼三年终成公司器重的设计师。

但事业上的优秀并没有让她过得轻松一点,因为无论她赚了多少钱,转眼就会被身后的家庭“吸”走:手机要给妈妈买最新款,妈妈不用了的淘汰了才是自己的,去世前用的手机还是老款的。

爸爸会向她要钱,常常刚发工资就和她一万、两万地要。
有次她手里只有7000块,也被她爸爸全部要走了。
她还有一个在武汉的弟弟,父母想着要给儿子买房,就要从她身上要钱。
所以,就算小蒋工作上再努力,生活上再节俭,长期下来依然是入不敷出。


比经济上的匮乏更致命的,是爱的匮乏。
在她去世前一两年,她在微博上记录了不少自己的抑郁情绪,从中也能看出她对亲情的失望。
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

觉得亲情对她而言,只有负担。

一直都处在一种“不被爱”的惶恐中,自觉从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过快乐。

一度发展到轻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也曾尝试和周围的朋友倾诉。
从朋友的角度,她被家庭压榨的程度可以达到报警的程度了。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其实在说的不只是童年,而是原生家庭给人的爱。
原生家庭有爱,长大后就能有能量去抵御现实生活的风霜刀剑。
反之,则可能要花一辈子去寻找被爱的感觉。

从小蒋的微博上来看,她自己似乎属于后者。
可惜的是,她已经没有漫长的一生了。
可悲的是,即便是她已经死了,她的家庭也没有给她曾经渴望的那种爱。

小蒋的死纯属意外,原本和任何人都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她出事后,她的父母突然开始“重视”她了:多次暗示要和公司提出赔偿,甚至提过让公司员工捐款的提议。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公司答应提供2万的抚恤金。
小蒋的妈妈听到后,提出能不能给5万。
公司的老总没有犹豫太久就答应了。
可能看老总好说话,旁边的亲戚又说多加一万。
老总又答应了。
双方还签字按手印,书面确认了这笔6万元抚恤金。

可能是要钱要得太容易,让小蒋的父母突然觉得女儿很值钱。
三天后他们就反悔了,要公司再多赔偿35万。
毕竟,他们要拿这笔钱去给儿子付房子首付。
甚至还威胁,如果公司不答应他们就去闹,“夫妻俩就算死也死在你单位里!”

经过调解节目的拍摄,女孩父母和公司索赔的过程在网上曝光了。
如果说之前的压榨吸血的说法都是推测,那在调解节目中,小蒋的父母用行动证明了这些说法都是真的。
知道可以上节目调解索赔时,小蒋的妈妈化了一个精致的妆容,丝毫没有痛失爱女的憔悴。
到了索赔环节时,气焰汹汹地质问公司:“人家一条生命没了,就值六万块钱吗?”他们坚称自己对女儿的心理状况不知情。
但通过弟弟截屏的聊天记录,证明小蒋的妈妈是知道女儿想要自杀这件事的,曾让儿子转达几句安慰的话。
他们表示家庭关系很和睦。
但仔细问起来时,作为父母他们连女儿的具体工作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女儿的单位在哪里,平时聊天很少;


他们说“女儿每个月赚一万多块,是全公司工资最高的”,并且强调是公司压力太大导致女儿情绪波动。
但公司调出了小蒋去世前三个月的考勤表,证明没有违反《劳动法》的规定的加班情况。

眼看无论是情理还是法理他们都不占优势,一开始咄咄逼人的气焰顿时消了,他们开始紧皱眉头,打起了公司的保险金的主意:公司不是给员工买了意外险吗?那个保险金他们都要。
小蒋的姑父直接说:“再搞个20万,搞不好算了就拉倒。
”

近一个小时的调解节目,小蒋父母索赔的真实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小蒋生前,他们当她是摇钱树,不断地从她身上榨取经济价值,对她的痛苦置若罔闻;小蒋死后,他们要通过闹事榨干女儿最后一点利用价值,赖上公司就是为了要钱。
失去女儿的痛苦、心碎、眼泪、悔恨...这些正常该有的情绪,他们都没有。
张口闭口就是钱,睁眼闭眼都是利。
小蒋直到死,都没有得到她曾经渴望的那份爱。
可笑的是,这样的父母在调解方看来还是“善良的”。
原因是在女儿死后,女儿的男友手上还有12200元,并愿意拿出12000块给小蒋父母,自己留200当生活费。

小蒋的父母听到后觉得男生也不容易,于是大发善心,“只要了”一万块。
单凭这一点,调解方认为这样的父母,还是善良的。

整个围绕她的死亡产生的争端里,真正心疼这个女孩的,只有她的公司老总。

最终调解的结果是,公司同意给小蒋父母总共16万的抚恤金和保险金。
但从公司老总角度来说钱已经是小事了,就是要通过媒体把这其中的真相公布出来。
这是为了小蒋,也是为了现实生活中其他的“樊胜美”们。
看清楚了吗?你们的生命在父母眼里,就是这样计价的!早点清醒,早点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许还有机会过出自己的人生。


小蒋生前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在感慨夜晚的钱塘江真美。
或许她没有机会再欣赏更多美好的夜景了,但世界上其他的“樊胜美”还有机会。

比如,我们曾经写过的“17岁被父母逼婚的少女小闲”:从小作为留守儿童,不被父母重视;初中毕业就被父母强行带出去打工,工资全部被父母拿走;疫情期间无法打工,父母为了5万块彩礼钱,逼她嫁给邻村的男人。

好在婚前最后一天,她向妇联求助,举报父母逼婚未成年人,终止了婚礼。
之后在仅有一个多月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复习,考上了当地的高中。
靠着父母大发慈悲留下的3000块钱,希望能读完高中,改变人生。

这个故事最近又有更新了:父母除了那3000块,之后再也没有打过钱了,她与父母算是断了联系。
所以小闲现在很发愁,就算学校减免了学费,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生活费,熬过高中三年。

许多人想要给女孩捐款,相信她眼下学费的困境只是一时的。
而和父母切断了联系,对于她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斩断这些吸血的纽带,她才有可能通过自强和拼搏,获得一个健康光明的未来。
不然就算读完书有了工作,也会像樊胜美、像小蒋那样,被原生家庭以爱之名,不断地压榨和索取。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樊胜美”,在她们被父母榨干最后一丝能量前,希望我们能看到她们的痛苦处境,精神上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如果你本身就是“樊胜美”,希望你能有勇气切断那条吸血的纽带,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人生。
得不到的爱,就算了吧。
往后余生,最能给你幸福和爱的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