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
对于童话大王郑渊洁来说,他的生活里从不缺「锤」。
不过,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人真的可以“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
别紧张,作为1955年出生的“50后”,郑渊洁还不至于在小学课堂上遭到炮弹袭击。
炮是他自己放的,因为老师让他念了100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念着念着,他不堪羞耻,拉响了兜里的炮仗。
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不来台?因为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经他奇思妙想一改写,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天生反骨”的郑渊洁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写《我的理想》时,他可以与众不同,别人想当科学家,他可以成为“掏粪工人时传祥”还受到全校通报表扬;到了虫子和鸟,他的与众不同只换来了羞辱?来自学校的第一锤,让郑渊洁个人档案上的文凭一栏永远停留在“小学”,他却依然乐于反抗类似的权威。
12岁的小学生郑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一次,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讲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他却站出来用《童话大王》里的一句话怼了校长:“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
”校长气急败坏,让他叫作者来当面跟他说。
1991年,从好友崔永元处得知此事的郑渊洁欣然前往,他演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成绩不是一切,关键是品德、能力……”校长眼前一黑。
崔永元、郑渊洁与成年后的郑正转眼30年过去,已晋升至爷爷辈的郑渊洁依然以最潮姿态在网上发表言论。
从前段时间风靡全网的“郑氏回复”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初心不改”↓
小学肄业后,他从了军,揣着成为飞行员的梦想,成了一名光荣的飞机维修兵。
带着修飞机的手艺退伍后,他到了北京一家仪器厂工作,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拿着铁饭碗,活少钱多离家近,他很是安逸了一段时间。
这种安逸一直维持到女友家人嫌弃他的学历。
在拒绝了女友劝他考个大学的“好意”之后,他留住了自己的尊严,然后永远失去了女朋友。
他不怀疑自己的学历有问题,只想成为一名“文化人”狠狠打脸看不起自己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在持有小学文凭的情况下成为文化人呢?——当作家。
郑渊洁列了一个单子,上面写着能做的事情,发现别的行业基本都得上大学,只能一一划掉。
到了创作领域,他停住了,小说、文艺、科幻、报告、诗歌,能写的东西太多了。
他列了一张清单,写失败一个就划掉一个类型。
童话是这张清单上的倒数第二个。
传说中,倒数第一个选择是写相声。
看他如今在网上妙语连珠的回复,我相信即使他当年写童话失败了,搞相声也会成功的。
1979年,他的处女作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在《儿童文学》杂志发表。
1985年,他创办《童话大王》杂志,只刊登自己的作品。
从给别人供稿,到一个人撑起一个杂志,从赚千字2块钱的稿费到赚数以万计的稿费,他的成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坊间最流行的段子是,在北京房价刚刚1000块出头的时候,他为了存放全国小读者的无数来信专门买了10套房,现在每一套的价格……你们懂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买房要趁早作家要善待读者。
总之,他事业上的成功难以估量。
与他的成功格格不入的,是他从未收敛的“叛逆嚣张”。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作家笔会上,他套路了一堆文化人,从此再没参加过作家笔会。
这样的离经叛道,不被锤是不可能的——2001年,他被央视点名批评。
被批原因很简单,郑渊洁,打着儿童读物的旗号,出版的内容却少儿不宜!央视的负面报道,给郑渊洁身心都带来不小打击。
后来接受吴虹飞的专访,他揶揄自己:当时我都吓得阳痿了。
“既然阳痿了,也就没有再发表作品的动力了。
”有一说一,郑渊洁这回有点冤。
按老郑的性格来说,他肯定是欣然同意啊,于是写了20部给成年人的作品,其中包括《病菌集中营》《智齿》《金拇指》《输情管道》……光看名字,就觉得非常不可描述了。
被央视点名的负面影响很大,在越来越多家长的批判下,即使是从不怕锤的郑渊洁也难以继续坚持“成人系列”,只能停更。
《童话大王》第一次没有刊载新内容,用旧故事占了版面……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儿童性教育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现在回头去看郑渊洁当初的做法,似乎没有那么的“罪大恶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前卫而正确。
在郑渊洁的观念里,青少年性教育很有必要。
“孩子们明白了,就不会再好奇。
”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被无数自媒体使用的那段话——“如果有人触摸你身上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要躲避,并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不管那人是谁,包括老师和亲朋好友”正是出自郑渊洁笔下。
他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也曾给受过侵害的小女孩提供过真实的帮助。
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道理,污者见污。
郑渊洁的作品看似离经叛道,实际上呢?孩子们在他温柔的笔触下学会了诚实、勇敢、平等待人和明辨是非,没有能力正确引导孩子的家长却只看到了少儿不宜。
被生活反复锤打也没有改变郑渊洁的“叛逆”。
几十年来,他坚持用真话刺痛他人虚假的伪装,无论是维护版权还是揭露生活的残酷,他都敢于表达,从未改变。
我想,这也是郑渊洁送给所有“小读者”最宝贵的礼物——独立思考,勇敢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上一篇:河南首富秦英林养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