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行为突破伦理底线,舆论哗然,万人脱粉,一系列后续效应接二连三。
影视剧无法上线,合作品牌删除微博,广告代言中止合作,综艺节目停止邀约,直播账号被查封……
连官方也下达“封杀令”,称“不会给郑爽任何露脸的机会”。
郑爽需要赔偿多少?有博主粗略估算了一下,起码几个亿。


或许是舍不得掏这么多钱,面对天价索赔,之前一直避重就轻的郑爽一家,总算正面回应了。
1月23日,郑爽父亲郑成华放出道歉视频。
内容长达十几分钟,但核心思想只有三句话:
承认代孕;
不承认弃养;
一切都是因为冲动。
视频里甚至还带了百度APP的logo,疑似打广告捞钱,十分不走心。
评论区清一色不买账,随便点开一条都是骂声。
事情闹得这么大,一封道歉,至少应该有为人父母的努力,老人的护孙之情,以及一颗起码爱着孩子的心。
可在郑爽一家身上,我丝毫没有看到这种感情。
代孕7个月不能堕胎,就故意将孩子滞留美国,期限一到,孩子就会进入美国福利机构。
想要孩子回国,就得付3000多万。
算盘打得啪啪响,精明得让人心寒。
有人说:郑爽一家,就是“老恶魔养出一个小恶魔”。
了解郑爽的人会知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郑爽能够如此冷酷,她的原生家庭脱不开关系。
绝对主导者:母亲
谷雨实验室曾采访过郑爽母亲,她是一个强势的妈妈。
年轻时,她曾有一个演员梦,结婚后,梦想就只剩遗憾。
作为补偿,她把这个梦想投射给女儿,一股强烈的渴望,使她把自己的人生强行安插在郑爽身上。
为了实现“演员梦”,郑爽母亲自幼就对郑爽很严格。
从1岁开始,郑爽被母亲严格控制体型:不能胖,不能走形,比起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好身材。
郑爽继承了母亲的高颜值,但这还不够。
郑爽母亲“像疯子一样培养她”,非要把女儿嵌进自己理想化的模板里。
4岁,郑爽登台亮相参加演出;5岁,郑爽开始接受母亲军事化的管理。
大到人生决策,小到衣食住行,母亲全权包办。
她为郑爽制定了“10年考北影计划”,为了培养郑爽的才艺,还逼她学舞蹈,学钢琴,学声乐等。
郑爽回忆,小时候母亲常常批评她,练琴犯会儿困,都会被喷凉水,然后大加指责。
这让郑爽觉得,自己做的永远不够好,这都是自己的错。
做不好就打手心,做得好也是理所应当。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郑爽养成了讨好父母的性格。
她很会察言观色,妈妈要她挑裙子,她想要更贵那条,但妈妈喜欢更便宜那条,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12岁,郑爽独自求学,离开母亲的高压教育环境,来到一个完全独立自由的地方,她无所适从。
因为父母没有教会她独立自主,只是不停灌输:长大了要做明星,赚很多很多钱。
内心深处,郑爽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必须不停讨好父母,才能被关注。
可是生活中,她的父母是“无底洞”,无论郑爽怎么讨好,都会希望她做得更好,甚至连情绪都不被重视。
“妈妈说,如果我哭的话,她会更伤心。”为了母亲开心,连哭泣的权利都没有。
被送到学校后,她也不懂得如何宣泄压抑,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形单影只,没有朋友。
由于水土不服,还被同学嘲笑。
那个时候,郑爽最思念母亲。
然而她越是思念,越是绝望地发现:母亲的爱,永远是有条件的,她没有被毫无保留的爱过。
次要缺席者:父亲
郑爽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家中的缺席者。
郑爽小时候,他早出晚归,每天见不着几次面,偶尔早下班想和女儿玩一玩,也会遭到老婆呵斥:别耽误她学习/写作业/学才艺。
常年缺席,使他的父亲功能退化了。
他不关注女儿的情绪,也不知道女儿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一档亲子综艺中,郑爽哭着质问爸爸:你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
郑爽爸爸干脆回答:我不知道。
郑爽落寞地说:你根本就不想知道。
他有时也心疼郑爽,觉得老婆对女儿太严厉,但他在家中没有话语权,连外出谈生意也不太会谈,遇上难搞的甲方,还得老婆出马搞定。
有一次他实在看不过去,和老婆吵了一架,吵不过她,就把郑爽的钢琴砸了一个坑,吓坏了郑爽。
年幼的郑爽颤抖着说:爸爸,你出去吧,我好好练琴。
为了不让父母吵架,郑爽把成年人的责任,负担在自己头上,但她年幼的身体又没有负担的能力。
在父母看得到的地方,郑爽如愿成为了一名明星;父母看不到的地方,郑爽的心理缺陷,早已千疮百孔。
或许是因为对女儿的亏欠,郑爽成年之后,父亲越发疼爱她,但疼爱的同时,也不断消费女儿:年少时吹嘘她多才多艺,成名后利用她的名气卖面膜。
迟来的父爱,没有教会郑爽如何爱自己,只教会她一个词:自私自利。
郑爽有多自私?
一档情侣综艺里,她帮张恒买早饭,花了60元,非要张恒转几百块给她“开心一下”。
谈到相爱初衷,她还坦言:我当时只想当你帮我开公司,但如果你不是我男友,可能就不会帮我开公司了。
张恒诧异:你只是为了利用我,才和我在一起吗?
郑爽的回应是一封表示分开的信,和一场毫无预兆的消失。
张恒担任公司执行董事,郑爽付给他两千万,写明“挣了钱归郑爽,赔了钱归张恒”。
公司垮掉后,郑爽立刻要求张恒支付2000万欠款,并且附加利息。
人性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成熟的人懂得“共赢”,郑爽如此精致利己,真的像极了她的父母。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在性格,主要遗传自母系。
郑爽的母亲有着强势的性格底色,还被网友爆料“极端虚荣”“爱显摆”“自私”。
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郑爽身上,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如果有人过得比自己好,立刻针锋相对。
可是面对女儿,她不允许郑爽表达情绪,不允许她撒娇亲昵,甚至不允许她有独立的见解,必须事事顺从自己,否则就是一顿打。
过度自私背后,是极端的自我保护欲望。
综艺中,郑爽自曝很希望父母陪着自己,但却告诉自己要坚强独立,不可以依赖父母。
她内心深处有着对父母的愤怒和依恋,可极端的生存环境,逼迫她压抑这部分情感,转而将内心全副武装起来,用“利己”来填补心中空洞。
“代孕”事件曝光后,郑爽贴出一封声明,从头到尾没有向大众解释道歉,只传达出“我对不起父母”这一个信息。
在郑爽心里,父母是她的全世界,也是她的主人。
她生而为女,本该自由,却成了被父母操控的傀儡,一举一动都要被原生家庭控制。
即使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独立的情感和生活,依然和父母牵扯在一起,台前幕后形影不离。
家庭治疗师惠特克认为:每个家庭都带着自己的结构,步调和规则。他们的组织,模式都是长年累月营造下来的,对家中的成员而言,既意义重大又令人痛苦。
因为我们对原生家庭的结构,并不满意。
可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这种不满意,只通过一些品行障碍体现出来。
比如,郑爽在节目中“放飞自我”,自扇巴掌,破口大骂,当众甩脸色……身为一个成年人,她的自我约束能力几近于零。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内心深处的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理智,无意识地爆发出来。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孩子如同镜子,会诚实地反映出父母的样子。
“毁掉”郑爽的,是她的自私和冷酷。
创造这份自私和冷酷的,却是她的父母。
郑爽的明星人生,已经走向终点。
扭曲亲子关系的接纳和治愈,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识男手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心有助,不孤独 ——
在郑爽这件事上,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
“有毒”的原生家庭真的可能会毁了一个人。
正如那句话: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而有的人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也好,情感困惑也好,我们经常在后台收到很多倾诉的私信,她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不知道该找谁说,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只能求助于我们。
一个女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成长一定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毕竟,疗愈自己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此心之助为帮助更多女性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特推出个人成长社群。
疗愈之路不孤独,我们一直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