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丑闻被爆出来,不少人对于食品添加剂都望而却步。

一提到食品添加剂,许多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心理,觉得一旦吃了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会危害身体健康。
其实,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例如味精,由于长期以来,被一些自媒体“妖魔化”,导致人们“谈味精色变”,但其实,食用味精是没有问题的。
而今天所要提到的另一种食品添加剂,就是嫩肉粉。

?
嫩肉粉的是与非
在人们对现代食品的质疑声中,“嫩肉粉”也是其中一种让人疑窦丛生的食品添加剂。一方面,“嫩肉粉”能让很老很干的肉变得嫩滑;另一方面,现在不少人都对这种“非传统”的东西到底会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感到疑惑,特别是担心孩子食品安全的家长。
因此,要想知道嫩肉粉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我们首先要了解肉是怎样“变嫩”的。

?
肉是怎样“变嫩”的
人们之所以感觉到肉质“老”,是因为其中含有机械强度高的蛋白质在作怪,如胶原蛋白等。但是在把肉加热煮熟的过程中,这些蛋白质便会变性甚至水解,失去机械强度而变“软”。
不过,因为通过加热来实现让肉质变软的效率并不高,所以人们就想到,如果能用某种物质把这些蛋白分解掉,那么肉就会变“软”变“嫩”了。
而这种东西,就被称为“致嫩剂”。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分解蛋白质最有效的东西是蛋白酶,它可以把蛋白质断开,而自然界存在的蛋白酶非常多,比如人体内就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理论上讲,任何蛋白酶都可以用来处理肉,从而实现“嫩肉”的目的。

?
“致嫩剂”是什么东西
“致嫩剂”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产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致嫩剂有效成分是木瓜蛋白酶,此外还有淀粉等。木瓜蛋白酶负责把肉里的蛋白质分解,而淀粉用来给肉“码芡”,并附着于肉的表面,加热时淀粉变性交联,形成一层薄膜包裹在肉的表面,以减少水分流失,这样也能让肉“嫩滑”。
数百年前,南美土著人就发现,割开未成熟的木瓜,会有乳液流出,而这种乳液,可以让难以煮烂的肉变“嫩”。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木瓜蛋白酶为基础的“致嫩剂”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
到了近代,人们又从木瓜的乳液里分离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木瓜蛋白酶。
相对于其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的稳定性更好。
一般的蛋白酶都比较“娇气”,对工作环境要求比较高,酸碱度不合适就失去工作能力,温度不合适也罢工。
而木瓜蛋白酶则比较“皮实”,酸性环境、碱性环境甚至在相当高的温度下,都还能兢兢业业地工作。
比如菠萝蛋白酶,在国外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不过相对于木瓜蛋白酶来说,菠萝蛋白酶比较“娇气”,对工作环境的酸碱度和温度要求都比木瓜蛋白酶高,到了65℃以上就会失去工作能力,而木瓜蛋白酶在90℃的环境里都还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又是来自于木瓜这样的“纯天然”食材,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就相信它对人类很“友好”。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木瓜蛋白酶几乎是食品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蛋白酶。

?
嫩肉粉的成分与作用
嫩肉粉,又称松肉粉,是一种能使动物性原料软嫩滑润,同时又不损伤肌纤维弹性的佐助料,呈白色粉末状。它的主要成分,是从番木瓜中提取的疏松剂木瓜蛋白酶。
从这个角度来说,嫩肉粉是一种纯天然制品,适量使用不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嫩肉粉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它能将动物类原料结缔组织、肌纤维中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适当分解,使部分氨基酸之间的连接键发生断裂,从而破坏它们的分子结构,大大提高原料肉的嫩度,并使其风味得到改善。
但一些人对它仍然心存顾忌,误认为它是一种化工产品,不利于人体的健康,故在实际应用中能少则少、能不用则不用,结果让它蒙上了不白之冤。

?
嫩肉粉的安全性
在未成熟的木瓜乳液中,含有丰富的木瓜蛋白酶,将这种乳液收集起来,放于容器中,再放入烘干箱里烘干,将烘干的白色块状物,用捣碎机捣成干燥粉末,然后加适量赋形剂(如淀粉)稀释,装瓶或装塑料袋,这种木瓜蛋白酶粗制品,经检验合格,即可用“嫩肉粉”等商品名出售。我国将番木瓜蛋白酶作为嫩肉粉,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步很快。
由广州市园艺植物蛋白食品厂出品的嫩肉粉,配料为:淀粉、木瓜蛋白酶;用途为:能使肉类松嫩可口易吸收,提高营养价值,可节省60%烹饪时间和燃料。
因此,嫩肉粉的优点不仅在嫩化效果上,而且安全、无毒、卫生。
它实际上是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水解作用提前进行,提高蛋白质转化率及利用率,增加了营养价值。
同时,不产生任何异味,并能提高肉类的色香味。

?
嫩肉粉使用注意事项
在嫩肉粉的使用过程中,同样有些细节需要加以注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是嫩肉粉中所含木瓜蛋白酶的最佳作用温度为65℃,超过了80℃便会失去活性。
其二是需给嫩肉粉足够的作用时间,即码即烹菜肴,就难以达到嫩化效果。
其三是嫩肉粉的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如果原料过分分解,则不利于肉品成形。
另外,嫩肉粉并非适用于所有肉类制品,在肌肉老韧、纤维较粗和含水量较低的肉中添加,可使肉质变得柔软多汁;但若在含水量较高、肉质细嫩的鱼、虾中使用,则会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多一点了解食品科学,对于食品添加剂,我们应该理性、正确地看待,不能人云亦云。
上一篇: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会中毒?
下一篇:喝酒脸红vs脸白,哪个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