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来人,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敢谈恋爱,不好好学习,我腿都给你打折!”在家长眼中,这个年纪的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考个好成绩。大人们觉得,早恋会让人变坏,变得没有责任感,耽误学习。
禁忌的苹果
「禁止」对人类来说从来都是最大的诱惑。越禁止,越吸引,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欲求不满,万箭穿心。
强烈爱情的发生,本来就源于禁止和逆反。平静富足安逸的生活,不是产生爱情的乐土。环境紧张,父母反对,压力重重,最容易激起青少年的斗志和忠诚。因为,年轻的爱情不仅是爱情,还是在宣告生命的独立。一旦父母反对,就会令他们更加坚定,以爱情之名去捍卫自由的权力。

早恋是个伪命题早恋,是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是指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其实早恋,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生理上,女孩子15岁发育成熟,男孩子16岁发育成熟。高中阶段,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彼此产生懵懂的爱慕之情,是人之常情。

恋爱有早晚吗?早恋不好,那么晚恋好吗?还是不早不晚的爱最好?教育专家不赞成用“早恋”这个词,而应该用“来往过密”。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闵乐夫也认为:“早恋”这个词有批评倾向,有道德价值判断,不太科学。”正确的定义应该说- 中学生恋爱。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恋爱情感不能用“早”或者“不早”来区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行为,包括情欲都是正常的。”我们相爱时间的早晚,只有那个带着弓箭的丘比特知道。孩子的爱不成熟,你的爱就成熟吗?一个不曾爱过的人,又怎么会走向成熟呢。

早恋不可怕,不懂爱才可怕真正可怕的不是“早恋”,是没有爱的能力。被压抑的早恋,是很有可能让一个人失去爱的能力。有人曾因“早恋”一生无法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你要是不跟那个男生断了,以后就别叫我爸。
”父母跑到学校骂男孩没家教,男孩转学。整个初三,她被同学孤立,再不敢和异性交往。成年后每段感情都失败,常喜欢上错误的人。她讨厌小孩,惧怕婚姻。她说:“我心里始终过不去那个坎,我想我往后的人生路也会非常孤独吧。
不过没关系,我习惯了。”人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青春期的人对爱情容易产生懵懂的幻想,这是我们内心的本性。
我还值得别人爱。
”

爱的能力与其阻止孩子早恋,不如通过早恋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个人技能,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要害怕孩子早恋,培养他们爱的能力对其成长十分重要。
”爱人,分明是项重要无比的能力。可是,它却没能被容于中国的教育里。心理学研究者Scanlan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也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
我想和你一起努力。
”这大概是学生时代最美的情话吧。因为我喜欢你,或许我们不会有结果,但我会尝试去改变。我不希望长大后的我们,会因为知识水平的差距、价值观念的偏差而遗憾错过。青春时期的纯真感情是否有结果,是否正确。在于你是否可以理智地拿捏,是否真心对待。
你们恋爱了,我很开心。
只是一切都别着急,爱情的甜美要细细尝。我希望你们遇到懂你的男人。”能从青少年时代就获得良好情感能力的人,在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与其一味反对,不如教一个孩子正确对待“早恋”。这样非常容易让他在恋爱的历练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同理心,情商高,心理健康而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