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爸妈催婚,网上一面倒的挖苦和吐槽,而且站出来挖苦、调侃、抱怨爸妈的,正是那一批适婚男女。
当然,有些人是调侃,调侃父母开心一下,说不定内心还挺享受父母这种关心;有些人可是真抱怨,对父母的催婚到了不胜其烦的地步。
20多岁时,父母催婚被抱怨,然而到了30多岁,身边好几个女孩子,反而抱怨父母当时太佛系、太不催婚了,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朋友小A,现在说起***妈,说不清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既感觉被误导,夹杂着一股怨气,总感觉妈妈对自己不亲、不能真正站在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还有一丝懊悔,总觉得浪费了曾经的大好年华。
当时刚毕业,小A妈妈就告诉她女孩子要自力更生,不用着急找男朋友,不用着急结婚,生孩子也不用担心,三四十岁生孩子也不晚。
***还说了,感情要靠缘分,强求不得,而且感情的事说不准,有时候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工作不会辜负你,努力肯定会有回报。
所以小A妈妈就像个喝了一肚子鸡汤的心灵导师,总是督促小A要上进,要努力,要自力更生。
小A妈妈时彻底完全领悟,并身体力行的推动了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
观点和理念今天看来,也算新潮前卫,毫无毛病。
所以,小A二十多岁的时候,完全没有被催婚的烦恼,过年过节,妈妈从不询问她交朋友谈恋爱的事情,话题总是围绕她的工作转。
当谈及工作中的烦恼,妈妈像个职业导师一样,帮她分析利弊。
在妈妈的全方位无死角督促下,小A全副身心扎在工作中。
努力工作果真没有负她,她凭着一己之力在深圳买了房子和车子,生活总算安稳下来了。
不知不觉总,她也把三十岁这个数字远远甩在身后。
随着年龄增长,眼看着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一起毕业的同学都成家立业了,工作生活中再遇到问题,找不到闺蜜喝酒聊天了。
小A感觉到了孤独,想找一个男朋友,困了累了可以相互支撑一下。
回头一看,适龄男人要么结婚了,要么有了固定关系的女朋友。
小A跟妈妈说自己的困惑,没想到,妈妈还是那句话“着什么急,一个人过有一个人的自由”。
关键是,小A不是单身主义者呀,她想找个人搭伴儿过日子呀。
小A寻寻觅觅后才发现,35岁这个年纪,确实有点尴尬,身边的同龄人要么结婚了,要么离婚带娃。
小A有原则,结婚的坚决不能碰;但那些离婚带娃的吧,小A实在难以接受,自己还没好好谈过恋爱,直接跑去跟人当后妈,不得行呀。
也有一些未婚的,但这些要么是条件极好,是个有钱有趣的“玩主”,但人家短期内根本不打算结婚;要么就是经济条件跟自己相距太远,被反复筛剩下的,自己可能要贴人贴钱贴房子,也是有点接受不了。
就这样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小A再难碰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醒悟过来,小A说:“恋爱结婚这个事呀,就应该随大流,二十多岁时候周围遍地都是一样的未婚男女,买卖双方市场货源充足,成交活跃;到了三十多岁,有结婚意愿的大部分都已经上岸了,这时候原本选择余地就窄,再加上年龄越大越务实理性,就很难结婚了。
”回想当时母亲的言论,小A心下颇有怨言:“我妈也是,当时就老跟我灌输‘女孩子要自力更生’的观点,她那时候但凡多催催我,我也能对恋爱结婚的事儿上心一点。
”一样的地球,一样的催婚妈妈们,而那些不催婚的妈妈,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跟小A一样的还有小B,小B今年刚过30岁,自己蛮渴望有段稳定的感情,但小B妈妈跟小A妈妈一样,自己结婚挺早,却天天督促小B女人要自强自立,还说女人应该以事业为重。
小B无奈的说,我倒想有个天天催婚的普通妈妈,不想要一个这样天天打满鸡血的励志妈妈。
不管催婚还是不催婚,都应该有个度。
如果女孩子本身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不婚主义者,谈恋爱总归是早点好,就算结不了婚,也算是积累恋爱经验。
恋爱和工作并不矛盾,谈恋爱和女孩子自强自立也不矛盾。
任何一种态度,走向太极端的对立面,不一定是好事。
被父母催婚,也是一种幸福。
一面享受着父母的付出,一面背着父母吐槽他们的落后和LOW格,好意思吗?
上一篇:阶层固化再努力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