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拥抱,或是抚摸恋人、爱人、父母、孩子了?
你有多久没有体验过被用心拥抱、抚摸了?
国外街头陆续出现了一些提供“免费拥抱”的志愿者,只要你愿意,就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拥抱。
随年龄增长,我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摔疼了、觉得孤单了、难过了,就向爸爸妈妈伸出双手,寻求一个温暖有力的拥抱。
总觉得这样的需求代表着无力和软弱,而世界要求我们强大,所以这些要求不被允许。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拥抱和抚摸,无关性别,无关年龄,只不过,社会教会我们将这一需求隐藏。
我们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感到孤单。
这不单单是缺少谈心人的问题,缺乏肢体接触、拥抱和抚摸也一样会使人感到孤单,幸福感降低。
今天想讨论的主题是,你有没有忽略触摸的重要性?
02
在人们身体活动、心智活动和情绪行为方面,触觉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都需要持续的触觉刺激,好让我们维持组织协调性、功能健全和保持健康的状态。
我们通过全身皮肤下的感觉接收细胞(又称感受器)来接受触觉信号。压力、震动、移动、温度、发痒与刺痛的接触感觉信号,都会启动触觉接收器。
当我们出生,开始接触世界,探索世界,触觉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所以越来越多的妇产医院、早教机构开始重视、宣传“抚触”的概念。
研究表明,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有序的、按照一定技巧的抚摸,会很好的刺激皮肤感受器,对婴儿的消化、睡眠、生长发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情感连接有很强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两个著名的动物实验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观点。
身体接触带来的舒适感是情感连结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恒河猴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给小恒河猴(从基因到行为都和人类很相似的一种猴子,从作为心理学家的被试)了两个假猴妈妈,一个是有奶瓶的铁丝网制成的,另一种是没有奶瓶但有柔软外皮的,结果发现小猴子除了吃奶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偎依在软毛妈妈身上。
在受到惊吓时,也是到软毛妈妈身上寻求安慰和安全感;在陌生房间中,见到软毛妈妈才敢探索世界,而铁丝妈妈却不能给小猴子同样的安全感。
另一个实验对象是小白鼠,人们把刚出生的小鼠从鼠妈妈身边带走,按需给小鼠充足的食物和水,小鼠却生长状态非常糟糕;而按照鼠妈妈照顾小鼠的方式,定时用近似于鼠妈妈舌头的刷子给小鼠刷毛后,小鼠的生长状态、情绪状态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于人类而言,新生儿通过拥抱和哺乳来接受触摸。这不仅有利于成长发育,而且婴儿因为接触温暖而柔软的东西,特别是母亲的肌肤,可获得安全的感觉。
此外,在寄养机构或孤儿院长大的婴幼儿,常常出现认知和神经发育迟滞。
观察显示,虽然这些孩子衣食无忧,干净整洁,但是与由母亲或其他照料者带大的孩子相比,更容易产生身体和情感上的问题,原来,他们与照料者很少有肢体接触,无法像一般孩子那样得到抚摸和拥抱。
研究发现,和母亲互动身体接触次数多的孩子在包括右侧颞上沟、额下回和左侧脑岛在内的“社会脑”区域更加活跃,它们之间的联结也更紧密。
“社会脑”区的活跃可能预示着共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更强。
触觉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视知觉、动作计划能力和身体知觉的体验,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改善社交能力。
目前研究已经证明了抚摸对于人体激素水平等生理方面的影响。
03
长大之后,我们虽然不需要通过触觉接触来促进自身机能发展完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抚摸。
对于成人来说,来自他人的触觉刺激也是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
身体接触的形式很多,包括拥抱、抚摸等。
有研究者开发了温暖接触疗法,接受这种干预的夫妻,相比于控制组,唾液中催产素的含量更高,而且该组丈夫的血压更低。
另有研究表明,受到伴侣更多拥抱的女性的催产素水平更高,血压更低。(催产素的生理功能包括促使子宫收缩,但它的心理功能是让人获得信任感并感到放松。)
有趣的是,想象中的抚摸也能产生类似效果。
比起想象口头支持的被试者,想象抚摸支持的被试者更能有效地减轻痛苦体验。
在另一个研究中,抚摸小猫、小狗的大学生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下降更多,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的下降意味着压力得到了缓解。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不只是来自于他人的抚摸会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你可以注意下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很多人在被指责、感到委屈或不安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两手交握,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去抚摸另一只手,或者将手放在腿上,用大拇指抚摸自己的大腿、膝盖内侧。
这种下意识的通过抚摸安抚自己的方式恰恰说明了抚摸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已经不再是一切都只能依靠父母的小婴儿,我们需要顶天立地,但这不意味着不能需要安抚,相反,这意味着在不舒适的时候,我们完全有能力给自己一个舒服的拥抱,或是细心的安抚呵护。
想要好心情?还等什么呢,快来和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多多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