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炎症,41岁的路女士和43岁的雷先生(均为化名)和很多人的选择一样,吃点药,然后想着忍一忍,静观其好转。
只是一周后,他们却成为了一种急性要命炎症的受害者,被下病危通知书,转入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医生携手紧急抢救。

01
炎症竟发展到病危
1月24日,商丘市的陆女士被紧急转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随后被转入中心ICU五病区,随即她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采取重症监护治疗。
不到8天,陆女士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健康人,成为了一名重症患者。但是说起诱因,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8天前,陆女士因为牙龈肿胀、疼痛、下颌肿胀等,在当地就诊,但是后来感觉越来越严重,下颌、脖子甚至连肩膀上,可以看见明显的红肿。

陆女士被转至省医时,神志和精神状态已经很差,颈部和面部肿大变形。
重症、胸外科医生紧急会诊后,发现感染已经蔓延至胸部及上纵膈,陆女士随时面临呼吸心跳骤停甚至猝死的风险。
事不宜迟,陆女士立刻被送进手术室。
麻醉科、口腔科、胸外科等多学科医生在其咽旁、颌下、颈后以及锁骨等地方切开组织埋放引流管,大量脓液顺着引流管流至体外。
术中,可见陆女士有些组织已经坏死,颈髓鞘里格外明显。

就在陆女士术后康复之时,1月27日,又有一名41岁的雷先生,也因为左侧面部肿胀疼痛数十天被紧急转至省医口腔科,接诊他的主任医师彭利伟立刻为他进行了急诊手术。
雷先生与陆女士的疾病极为相似,突然出现牙疼,吃消炎药后作用甚微,后来脸上开始红肿疼痛,脖子肿得就像塞了两个鸡蛋,很快出现恶心、乏力、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感染性休克。
雷先生被诊断为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重度牙周炎。
经过多学科医生联合手术以及ICU的重症监护过度后,雷先生逐渐好转起来。
02
起病急后果重
颌面部间隙感染又称为颌周蜂窝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炎症的总称。
中心ICU五病区主任代荣钦介绍——
此类病人危险程度很高,一般都需要紧急手术,切开引流,后期还需要加强抗感染药物治疗,严重的感染和休克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对患者来说是致命的。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

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
颌面组织间隙感染最常见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如牙周炎、扁桃体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

其发病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化脓性感染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炎症反应严重者,则可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其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脏器功能衰竭、昏迷、感染性休克等症状,可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我们在做好日常清洁牙齿的同时,也要保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