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来袭,这是第三种从动物起源然后传染到人类的冠状病毒,前两种分别是SARS病毒(SARS-CoV)和中东病毒(MERS-CoV)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危险啊!

一直以来,癌症、心血管疾病、龋齿是困扰全人类的三大疾病。
在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补牙、镶牙、洗牙、拔牙、种植、正畸等,医生、护士、助手会更近距离面对患者口鼻,几十厘米,远小于一般的社交距离。

口腔医师的主要工具是高速涡轮和超声洁牙机,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气溶胶,医、护、患、陪同家属处在这样的环境,气溶胶中的病毒颗粒会增加所有人感染的风险。

问题来了,在这样的特殊环境情况下,如果一个普通患者牙疼,彻夜难眠,或者由于外伤面部一个大口子出血不止、牙齿也松了,看不看牙/口腔?后续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有必要去看病?什么时间看?找谁看?在哪儿看?如何看?如同小学生写作文的几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
看不看?
在欧美叫牙医,在中国叫口腔医生,不仅看牙,更得处理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及医疗美容等。
如果您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也就是1~14天短期内,自己和亲密接触的家人同事等没有到过疫区、没有接触过发热患者、自己也没发热等特殊情况,当然可以就诊。
如果有特殊情况,先去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或者在家自我隔离。
当然,某些口腔疾病也会伴之以发热,请在发热门诊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再来口腔就诊。
什么口腔疾病值得看?如果是以前补的牙掉了也不太疼,如果三个月前种的牙到了医生预约复诊的时间,如果是正畸治疗该常规复诊了,跟医生联系改约时间,对大家都是保护。
在这个特殊阶段,就别凑热闹了。
但是,任何口腔急症,如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口腔间隙感染、牙髓炎、根尖周炎急性发作、冠周炎急性期、颞下颌关节脱位等,那就去看吧。
总不能任凭出血、感染发展吧,总不能疼到拿头撞墙吧,总不能关节脱位下巴掉了不闭嘴吧。
解决主要问题,别的问题择期再处理!那作为患者如何评估自己的问题到底急不急?尤其是某些人,有点强迫症,一个问题得问十遍才放心,那如何处理?不去就诊疼的受不了,去医院担心万一被传染。
加我微信,帮你分析一下。
本人第一个微信已满,第二个微信dentistliuyu,不怕骚扰。
加我的时候最好实名。
有任何问题,最好别发语音,请用文字,如果有清晰照片更好。
什么时间看?
保证环境安全、自身安全、也不危害其他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尽快看,任何疾病都别耽误。
当然,如果您有到过疫区、接触过发热患者、自己也发热,求求你先暂时等等吧,别传染别人。
请务必先暂时自我隔离或去指定发热门诊排查,暂时多长?后文会告诉大家答案。
找谁看?
当然是口腔科工作人员。
正常挂号、分诊、就诊。
如果有上述急症,最好联系曾经就诊的医疗机构,找到熟悉的医护人员,比如说我本人,提前预约,尽可能安全就诊。
有一个基本点,请您明确,任何一个口腔医护工作人员,他们也怕得传染病,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也怕员工有任何风险,都是冒着极大风险给你诊治,他们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还房租贷款,完全是责任和使命。
在哪儿看?
一般情况下,传染病防治机构,比如北京的地坛医院,原解放军302医院,这些医疗机构会诊治乙肝、艾滋这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如果伴有口腔疾病,院内会诊或者转诊治疗处理。
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医疗机构的口腔科工作人员,会更多地接触这样的患者。
这些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是可以阻隔一般性传染疾病蔓延、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那其他三甲医院?其他专科口腔医院?口腔门诊部?路边的口腔小诊所呢?2016年国家卫计委颁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WS50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是每一个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重要举措。
2019年10月31,国家卫健委公布了《诊所改革试点地区诊所基本标准(2019修订版)》,明确要求配备“空气净化设备”(详见前文)。
本文作者的意思是,作为口腔疾病患者,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去任何一个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
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还是门诊部、诊所?综合性医疗机构有发热门诊,专科口腔医院不一定有。
越大的医疗机构人员密集,动线交错,不是首选。
如果去综合性医疗机构,口腔科如果在相对独立的建筑内,这当然更好,如果不是这样,直接去口腔科所在楼层。
如果去专科口腔医院,只去急诊科,或者疾病对应专科,千万别来回跑。
小一点的口腔门诊,或者诊所,反而倒相对更安全。
2003年非典,爆发式传播主要在大医院、人员密集的病房,对吧?2003年非典,本人所在医疗机构口腔科一直开诊,那会儿口腔科没有隔离衣,口腔科也没发生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情况。
按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岳林秘书长的介绍,2003年SARS期间北大口腔医院也坚持开诊。
如何看牙?
给一般患者:确认自己没问题,做好个人防护,带N95口罩(或者外科口罩)、防护镜(运动眼镜、滑雪镜、防风镜等也可以凑合)和手套。
最好不轻易摸眼睛、抠鼻子等。
就近去附近医疗机构。
注意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走路最好,开私家车也行。
公共交通工具内,少摸少扶,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家人陪同一起去。
到了就诊医疗机构,最好简明扼要的与医生护士沟通。
工作人员可以跟您话聊(话疗),如果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了开髓调合这种一分钟的操作,还要说十分钟,增加多少可能啊!给在家隔离的患者:对于少数朋友,有疫区接触、基本没症状、低烧,或者不敢去检查排除而呆在家里自我隔离,建议还是主动去发热门诊排除吧,这样您自己、家人、社会都放心。
2003年SARS患者,进小汤山医院的,一般情况最差、病情最重、传染性也最高,但是反倒死亡率最低,医护人员也没有被传染。
但是在之前,从广东跑到北京,隐瞒病情在当时的一些三甲大医院住院的患者,成了感染的来源,很多是“超级感染者”!别忘了,这次的疾病特点之一是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这与SARS有很大不同)!您万一牙疼的不行了,一定不要去普通防护的口腔门诊,祸害大家!您这样的少数群体中的部分人是最最可怕的传染来源。
如果排查是阴性,按照一般患者就诊,如果可疑或者确诊,按照本文下一段特殊患者就诊。
给特殊患者:
这次不是一般性传染疾病,是列入乙类、按照甲类防控的特殊情况,口腔科的防护做不到隔离病房的标准,口腔科工作人员不都有“猴服”穿。对于口腔科工作人员普通装备,对于2019-nCoV病毒携带者/感染者,还是薄弱的啊!如果你有特殊情况,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又发现口腔颌面骨折、牙痛,那如何是好?先不要在普通防护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先暂时忍忍。
如同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产妇在隔离病房内分娩一样,口腔医生不会坐视不管,我们会穿着隔离服,带着便携式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等器械,可以进入隔离区域,给这些患者手术,给患者开髓止痛!给同行:如果能停诊,尽量停诊或者推迟吧。
如果开诊上班,减少上班工作人员,各位医生如果没有四手操作配合就忍忍吧。
所有工作人员一定注意遵守基本医疗规章制度,注意自身防护。
最好穿隔离服,没有的话白大衣内最好是刷手服。
实在不行白大衣外面套一层一次性手术衣呗,收紧领口、袖口、裤管。
一定要戴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面罩。
N95口罩一层,或外科口罩两层。
下班前全部更换,最好洗澡回家,无条件洗澡的一定洗手、洗脸,换自己衣服回家。
工作期间不要戴手镯(链)、戒指等,严格落实“两前三后”手卫生原则(两前: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三后:接触病人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脱下防护用品及工作服后,一定进行手卫生。
非清洁的手不要接触口、鼻、眼等。
患者进来之前先测温,最好在独立、通风良好的诊室诊疗患者。
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尽快全面消毒诊室,凡是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水气枪头均采取一人一用一更换。
各种物体表面使用消毒湿巾或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消毒。
优化分诊流程,加强患者管理。
治疗前再次确认患者的全身状况,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特征及接触史。
局部治疗前患者漱口,治疗过程中减少语言沟通,尽可能减少高速涡轮、洁牙机头使用,使用橡皮障。
治疗结束,请患者立即离开诊室,别在诊室等候逗留。
尽量减少患者家属及陪护。
总而言之,如果是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间隙感染、牙髓炎剧烈疼痛等急症尽快就诊,其他问题请择期就诊!
后记
作为一位工作了20余年的专科专家,曾经也经历过我们医院2003年的SARS救治,2008年的地震医疗保障,这几天各个群里口腔同行、临床同行、社会大众都在关注关心新型冠状病毒,我能做什么?去武汉救治病人,好像轮不到我,能做的最重要的还是科普宣传,预防第一,告诉大家什么是重要的、正确的,而不是恐惧、逃避,而不是少数人的胡说八道、以讹传讹。
口腔疾病的就诊逻辑是这样,其他科的病呢?更危重的心脑血管急症呢?希望大家举一反三。
信任,是人与人最宝贵的关系。
现在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对可能存在的危机或者潜在的困难依然保持的正面期待,就叫信任。
湖北医疗界,无论是口腔、临床、公共卫生,很多好朋友在坚持,母校四医大的医疗队已经战斗在武汉,今天下午我的好朋友,原海总现世纪坛的丁新民主任也在去武汉的路上。
虽然中国的医生曾有太多的伤心、遗憾,却依然无怨无悔不忘初心,那就是医学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我相信一个20余年前高考语文刚刚及格的理科男学医工作多年后用心写下的文字你能耐心看完,我也相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灾难恐慌一定会被克服,我更相信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